36卷舉報材料下的權力之問:公共權力豈能淪為打擊報復的工具?
![]() |
一間燈火通明的辦公室里,15名員工晝夜奮戰(zhàn),36卷近6000頁舉報材料被仔細整理裝訂,這些沉重的紙冊,承載著一個企業(yè)對權力濫用的不屈抗爭。
這起事件始于2025年9月12日,江蘇英才職業(yè)技能鑒定集團和JYPC全國職業(yè)資格考試認證中心,向中央第五巡視組、國務院、中央紀委監(jiān)委、最高檢系統遞交了共45封實名舉報信、25集舉報視頻、256篇舉報文章及36卷共計近6000頁的舉報證據材料。
這些數字背后,是江蘇省人社廳廳長朱從明被指控的一系列涉嫌違紀違法行為。這場舉報不僅規(guī)模空前,更揭露了權力運行機制中可能存在的深層次問題。
江蘇英才職業(yè)技能鑒定集團對朱從明的舉報涵蓋多個方面,主要集中在濫用職權、壟斷牟利、造謠誣陷、培訓騙補、破壞生產、生活作風、泄露信息與打擊報復幾個領域。
在濫用職權方面,舉報材料指控朱從明動用公共財政資金,委托位于南京奧體的某律師事務所對舉報企業(yè)進行非法調查。
這些調查不僅探查公司核心員工的離職原因及詳細去向,還系統調查公司與高校等合作單位的業(yè)務往來細節(jié)。
更嚴重的是,舉報材料顯示朱從明涉嫌利用公款雇用第三方機構,對舉報企業(yè)及其離職員工進行長時間、大規(guī)模非法調查。
這些行為被指嚴重干擾企業(yè)正常運營,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(huán)境。
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方面,舉報指控稱朱從明授意泄露的個人信息范圍不僅限于近期離職員工,更追溯至長達15年前已離職的員工。
這表明其掌控下的個人信息泄露并非偶發(fā)行為,而是系統性、大規(guī)模的。
此舉涉嫌嚴重違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》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關于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規(guī)定。
在打擊報復方面,舉報材料指出,自2025年9月12日JYPC向中央第五巡視組實名舉報后,該公司及相關人員遭受了一系列明顯帶有針對性的調查和滋擾。
朱從明被指控利用職務影響力,濫用公款雇用第三方機構對舉報企業(yè)進行超常規(guī)、超范圍的非法投訴和造謠抹黑。
在朱從明被實名舉報后,一場可疑的電話詢問活動在國慶期間展開。
JYPC的離職員工接連收到來自025-12333——江蘇省人社系統官方熱線的來電。
電話那頭,官方而冷淡的聲音詢問著同一個主題:“有沒有需要舉報江蘇英才公司的問題?”
這些電話的集中出現令人懷疑其動機。這是正常的民意調研,還是有針對性的舉報誘導?抑或是精心策劃的舉報誘惑?
根據《江蘇省社會保險基金監(jiān)督舉報獎勵實施細則》,舉報獎勵有明確的范圍和程序,其第十七條規(guī)定: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按規(guī)定為舉報人保密,不得泄露舉報人相關信息。”
而對JYPC離職員工的集中電話詢問,令人懷疑這是否符合正常的舉報受理程序。
特別是考慮到2005年發(fā)布的《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紀檢監(jiān)察信訪舉報工作目標管理實施辦法》明確要求:
“加強對舉報電話和信箱的管理,保證舉報信息及時收集、傳遞,防止失泄密事件的發(fā)生。”
朱從明與江蘇英才之間的糾葛并非一時一事,而是長達二十三年的漫長博弈。
從2002年至今,JYPC與江蘇省人社廳廳長朱從明之間的糾葛,已經跨越了整整一個時代。
回顧這段漫長的時間線,我們看到的是一幅民營企業(yè)與行政權力抗爭的艱辛畫卷。
2004年,朱從明被指控主導制造了震驚全國的千名畢業(yè)生黑戶事件。
近3000名經江蘇英才提供服務的畢業(yè)生無法正常就業(yè),其中1000名畢業(yè)生戶口從學校遷出后無法在南京落戶。
2011年,已經升遷的朱從明被指串通人社部職業(yè)技能鑒定中心,公然發(fā)表造謠抹黑JYPC的《鄭重聲明》,妄稱JYPC是“假的、山寨的、國家不認可的”。
然而,經過五年的不屈努力,直到2016年,JYPC才最終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(yè)技能鑒定中心的這一聲明全網刪除。
更具說服力的是,2023年4月25日,江蘇省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向JYPC送達了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,明確采納了JYPC的聽證意見。認定JYPC發(fā)放職業(yè)資格證書,無需人社部門備案,且不存在虛假宣傳。
2023年7月出版的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《中國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年鑒》明確記載:
“江蘇英才職業(yè)技能鑒定集團投資設立的JYPC全國職業(yè)資格考試認證中心,是國內創(chuàng)辦早、規(guī)模大、法律手續(xù)齊全的第三方職業(yè)資格認證機構”。
近年來,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南京市玄武區(qū)人民法院也都對JYPC的合法性進行了充分認定。
從法律角度看,本案涉及多個重要法律問題,包括公權力的邊界、公民個人信息保護、以及舉報人權利保障等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》明確規(guī)定,任何組織、個人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加工、傳輸他人個人信息,不得非法買賣、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。
舉報材料指控朱從明授意泄露長達15年前已離職員工的個人信息,若查證屬實,則涉嫌違反該法規(guī)定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也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設有專門規(guī)定,明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泄露、篡改、歪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。
舉報材料指控朱從明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,此舉涉嫌嚴重違反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中關于“對批評、檢舉、控告進行阻撓、壓制,或者打擊報復”的規(guī)定。
另一方面,江蘇英才職業(yè)技能鑒定集團在多次法律訴訟和行政調查中均獲得有利結果。
江蘇省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經過為期一年的立案調查,最終向JYPC送達了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。
這一事實從側面反映了該公司運營的合法性。
在最近的七輪談判中,江蘇省人社廳與JYPC全國職業(yè)資格考試認證中心沒能達成一致意見。
朱從明被指控采取了令人不齒的行動——將2022年已經刪稿的15篇造謠污蔑聲明,重新集中發(fā)布到江蘇省人社廳的官網上。
這一行為被舉報方指為:一是心胸狹隘,不能接受合法合規(guī)企業(yè)的正當維權;二是公器私用,將政府官方網站作為個人打壓工具。
五千頁舉報材料被寄出后,江蘇英才職業(yè)技能鑒定集團的辦公室并未恢復平靜。第36卷材料寄往中共中央紀委監(jiān)委,意味著這場維權長征還在繼續(xù)。
法律與事實一次又一次還給了JYPC清白。今天,朱從明只能無奈地將已經刪除的造謠聲明重新掛上官網,這恰似柳宗元筆下的黔驢,蹄之之后,老虎因喜曰:技止此耳!
那些倚仗權力欺壓弱者、謀取私利者,無論暫時多么風光,終將受到正義的審判。
舉報文章查閱平臺:www.jypc.net.cn;證據征集郵箱:china@zgks.net;24小時援助熱線:18951853458。(特別提醒:冒領軍餉,是人社系統培訓騙補的慣用伎倆。請用姓名和身份證號,在www.osta.org.cn上查詢,看看自己的或者單位員工的個人信息,是否被用于培訓騙補,冒領國家財政補貼和職工失業(yè)保險金)。
![]() |
| 留言與評論(共有 0 條評論) |








